旧城里的新观点 一本杂志如何带给一座老城新活力?专访马来西亚《城视报》

on

|

views

and

comments

在马来西亚,庄家源和张丽珠绝对是异数,他们是少数离开中文主流媒体圈创业的资深报人,他们创办的《城视报》也是马来西亚少数的地方杂志之一――或者说,极少数最终存活下来的地方杂志。

话说从头,《城视报》的诞生,其实与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有莫大关系。梁文道在一次造访槟城的媒体访谈中提及槟城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可惜没有一本中文地方杂志;报导後来被时任乔治市国会议员黄伟益看到,於是找来还在报馆任职的庄家源和张丽珠洽谈,并说明已经找到赞助商愿意支持出版。两人长年浸淫在主流媒体,明了个中局限,早有出走之意,水到渠成;2014年《城视报》的出现,弥补了主流媒体长期缺席地方价值传播的角色位置。

塑造槟城的地方价值体系

《城视报》是一本免费的地方刊物,以「关注乔治市的生活与文化」为口号;创刊号做老房子的专题,第二期报导渡轮,都是槟城的文化标志。「只要意念够深,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庄家源忆起创业初期,压力和期盼共存的岁月仍历历在目。「做了两期之後,有人出现介绍我们现在的办公室,我们才有了真正的落脚处。」《城视报》的办公室落在一处拥有庭院的老民宅,院子里有棵老芒果树,守护着在里头努力挖掘、推广槟城文化价值的用心团队。

「从一开始,我们找的合作对象几乎都没有报馆的背景,有时想到某个课题,理所当然会想到采访某人,但很快就会被我们自己推翻;我们不断找新的合作对象、接触新的领域,就是想要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让《城视报》不断有新的气息。」那是这对夫妻档兼事业伙伴的坚持。一步一脚印,经历由季刊转成双月刊,大开版到小开版,纯中文内容到英文比例占四分之一⋯⋯一转眼,近30期的内容已经陪伴了槟城六个年头。报导内容从老树、豆蔻(槟城最知名的地方物产)、百年味道的守护者、街头小贩、咖啡馆、精品旅宿、壁画、设计力到疫情下的乔治市,屡屡用不同视角重新发现市井生活的吉光片羽,跟这座历史老城一起随着时代的节奏前进;身为报导者的他们,以及跟随在後的读者,都成了社会学家,一起来见证、堆叠、塑造出槟城的地方价值体系。

除了槟城,全马各地的主要文化空间也能见到《城视报》的踪迹。常常跳脱常轨、设计感十足的封面,让槟城人或身在外地槟城游子骄傲的把《城视报》视为代表槟城形象、展现槟城求新求变格局的媒体;即便如此,仍有非营利组织觉得他们总是风花雪月,没有介入报导填海、交通蓝图的议题,「我们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创立《城视报》的初衷,是为了弥补主流媒体做不到的事。作为一份免费刊物,赏心悦目才是重点。」庄家源笃定地说。

跨越纸张  创造立体的连结

回忆起前两年《城视报》跨出媒体版图,开始投入各种活动策划,不得不提这名关键人物——丘如华,财团法人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秘书长。经常访马的丘如华,在一次马来西亚朋友的聚会中语重心长地说,马来西亚人没有勇气,他二十多年来不断来交流,总是不见有人敢踏出第一步去做一些大事,「爱之深,责之切,一个外人也不得不说重话的时候,我们还在等什麽?」当时的叩问如今还常常飘在庄家源和张丽珠耳际。

走出舒适圈的《城视报》,不仅给生活在这座跨时代老城里的居民提供更多回眸岁月的全新视角,他们也开始尝试更多的新事物;套庄家源的说法,「有点像是进化成2.0的状态」,从内容到实体活动,一次又一次的跨界让《城视报》的形象变得愈加立体化,也因此有了更多跟读者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包括邀请台湾文化人张铁志共同策划需付费入场的大型「设计论坛」,吸引超过300人参加;即便是後来相对小众的在地艺文活动「Coffee & Reading Festival 咖啡朗读节」也得到不俗反应,无论是咖啡职人市集,还是集结各界文化人的讲座分享,皆备受好评。

五年深耕、累积的能量大爆发,成效显着,更让他们有强大的信念把触角延伸到更多领域,甚至主动敲门去提案; 其中有一回,他们留意到马六甲的大型历史舞台剧《又见马六甲》只在英文媒体上打广告,於是主动出击,联络负责单位,主动提案除了刊登广告,还安排在槟城庙会上做十分钟《又见马六甲》的演出,同时结合策展、行销等完整地规划了系列的造势活动。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注目换来更多的认同感,机会也接踵而至。台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因为在杂志《新活水》读到《城视报》的专访,透过脸书专页联络上他们,想藉由来吉隆坡参加旅展时,也在槟城举办一场小型的台南分享会和展览当年活动圆满举办,於是第二年再次受托在独立书店承办了另一场。他们也曾经跟跟台湾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合作,将文资局协助修护乔治市历史古蹟邱公司「文山堂」的过程、成果和理念,透过「重修旧好」的展览和人才培育工作坊的形式呈现给槟城的民众了解;甚至主动出击,举办过两次台湾重量级文化人的「文化沙龙」活动,包括邀来龙应台分享的「城市的文化视野和路向」、由时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锺永丰主讲的「策动开放与活力的新文化」。

要说《城视报》是马来西亚与台湾文化连结的重要桥梁,可一点也不为过。「透过跟不同单位的配合,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到不同的执行面和出来的效果,直接提升了我们策划活动的能力。」滚石不生苔,不断前进是进化的不二法门。

疫情期间很多人关心他们的处境,「其实我们本来就以多方发展的模式经营,才能支撑《城视报》的存活。」近来,魏子森州议员委托《城视报》进入土桥尾组屋作口述历史、策划故事展,「长官说要确保我们这些文化工作者在这个艰难时刻有饭吃」,作为一家长期关注地方的媒体,《城视报》跟槟城血脉关系,显然已经得到地方各界的认同。当成为一家别人不愿意你倒下的媒体时,这个媒体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最大资本。

不灭媒体魂  体现创造者精神

从庄家源和张丽珠身上,不难发现传统报人对文化、对乡土的执着和热情,同样在他们身上,却也不难发现他们心中那扇永远对创意和颠覆敞开的大门;更重要的是,他们时时抱持危机意识来经营他们的媒体事业,将每一期的杂志出版当成可能是最後一期来制作,让每一次的机会化作不断点燃热情的火苗,把每一次的出击视为可以创造伟大的实验。

这几十年来,由非主流媒体出版的杂志不是没有在马来西亚出现过,生活文化类型的轻杂志的受众群亦不少,但玩票性质者、後继无力者居多。在瘠土上开荒,没有续航力,是让热情夭折的关键。

乔治市的其中一个文创空间「潮人居」,也交由《城视报》负责托管;媒体和空间互相呼应,「深阅诗堂」、「岛与岛」、「咖啡朗读节」等活动在《城视报》的宣传造势下,让「潮人居」成了文创活动的重要聚点。所有的事情都源自於《城视报》,能量磁场发挥的功效不断创造新的时机,最近的一个是《两境》的出版,藉由马来西亚和台湾两地文化人,对於不同语境下的文化探讨,展现出「两境」特有的文化面貌。「对我们来说,《两境》是《城视报》几年来累积所有人脉、经验、知识、体悟等能量,交出来的成绩单,那是一个里程碑。」

下一哩路也已经有谱,「未来我们想开实体店,投资者也已经找到了,至於内容是什麽,我们还没有拍案;但我们不会因为地方有了、钱有了就开店,我们想要不断地思考,创造不只满足於文青或同温层的市场。」对於一路上遇到的贵人,他们总是心存感恩,但他们努力深耕,坚信不已的价值,已然累积无数祝福。

他们,其实是自己的贵人。

我们甚至希望《城视报》可以成为一个公共产物,它不需要依附任何一方,不一定非要我们做。我们现在会花心思去跟身在其位的长官沟通,希望他们认真看待地方媒体;不然再怎麽做都是把地基建在沙地上,水一冲,就没了。这很考验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去建立这个基石,我们没有足够资源,但只要做起来了,即使未来《城视报》没了,後来发芽的幼苗才有机会长成大树,要有这种信念才行。

媒体,终究还是庄家源、张丽珠两人的依归;而《城视报》之於槟城的标志性意义,早已超越报导者的角色――它让我们看见一个创造者的身影。

VERSE

热门文章

意法半导体推出车载音讯D类放大器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ST)新推出之HFA80A车规模拟输入D类音讯放大器兼具高...

Bureau Veritas协助研华成功取得IEC 62443认证

Bureau Veritas(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宣布,成功协助研华完成两项IEC 62443-4-2资安认证(...

辉达财报亮眼股价却走跌,陆行之:投资人 AI 毒瘾越来越大,担心拖累台积电

GPU 大厂辉达今日公布 2024 财年第三季财报,资料中心业绩创新高,带动公司整体营收达 351 亿美元,较上季成长 17%,较 2023 年同期成长 94%,且优於市场预期 331.6 亿美元。然预估第四季营收年增率较 2023 年同期 265% 放缓,造成辉达盘後股价下滑。前外资知名分析师陆行...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